武夷茶史料:微釅的“木瓜”
茶友網(wǎng)首頁 個人中心
下載APP 下載APP
手機(jī)訪問 手機(jī)端二維碼
一頭大象-普洱茶

武夷茶史料:微釅的“木瓜”

章朝栻

詠武夷茶四首(其一)

建州鳳凰山,造茶盛于宋。十綱多龍團(tuán),其五以芽重。端明啟沃功,乃在此清供。何殊錢相公,牡丹洛陽貢。不意傳至今,中復(fù)有名種?;驀娔竟舷?,或啜奶酪潼?;颥F(xiàn)菩薩光,或諷羅漢頌。肇錫盡嘉名,紛紜等聚訟。其源僅濫觴,繼乃漸放縱。一杯中人產(chǎn), 君子有深痛。

洪簡、詹繼良 《重修崇安縣志》卷十,民國十三年(1924)稿本

蔣蘅

御茶園(節(jié)選)

自從餅茶廢,葉茶始流傳。木瓜及肉桂,紅梅素心蘭。四者俱茶名。數(shù)種信奇特,真香出天然。瓷甖裹銖兩,價重朱提銀。其余盛品目,瑣細(xì)不足云。

〔清〕蔣蘅 《云寥山人詩鈔》卷三,清咸豐元年 (1851)刻本

蔣蘅

武夷茶歌(節(jié)選)

奇種天然真味存,木瓜微釅桂微辛。何當(dāng)更續(xù)歌茶譜,雨甲冰芽次第論。

名種之奇者,紅梅、素心蘭及木瓜、肉桂。紅梅近已枯,素心蘭在天游, 其真者予未得嘗。肉桂在慧苑,木瓜植彌陀大殿前,其本甚古,枝干卷屈, 類數(shù)百年物。予初疑木瓜味酸,最不宜茶。及在藍(lán)上舍重慶家飲之,初入鼻微有木瓜氣,及到口但覺甘芳留舌本,半日猶津津,細(xì)咀之,并無酸意,此其所以奇也。若贗者,則以花蕊熏焙,反奪其味,不足貴矣。又按古人《茶錄》《茶譜》諸書,皆論團(tuán)茶與今制法不同。武夷諸名種品目極眾,擬作今《茶譜》以續(xù)陸、蔡、熊、黃之后。

〔清〕蔣蘅 《云寥山人詩鈔》卷三,清咸豐元年 (1851)刻本

許賡皓

武夷茶歌(節(jié)選)

泉聲萬壑自清哀,不見山頭鼓似雷。夕照低邊荒草緑,鷓鴣飛上喊茶臺。水帶殘水瀉斷霞,攜琴來訪野人家。梅花香里逢開士, 雪滿空山餉木瓜。木瓜,名種,茶之上品也,清源、彌陀皆有之。

〔清〕蔣蘅 《云寥山人詩鈔》卷三,清咸豐元年 (1851)刻本

梁章鉅

品茶(節(jié)選)

余嘗再游武夷,信宿天游觀中,每與靜參羽士夜談茶事。靜參謂茶名有四等,茶品亦有四等。今城中州府官廨及豪富人家競尚武夷茶,最著者曰花香,其由花香等而上者曰小種而已。山中則以小種為常品,其等而上者曰名種,此山以下所不可多得,即泉州、廈門人所講工夫茶,號稱名種者,實僅得小種也。又等而上之曰奇種,如雪梅、木瓜之類,即山中亦不可多得。大約茶樹與梅花相近者,即引得梅花之味,與木瓜相近者,即引得木瓜之味,他可類推。此亦必須山中之水,方能發(fā)其精英,閱時稍久,而其味亦即消退。三十六峰中,不過數(shù)峰有之。各寺觀所藏,每種不能滿一斤, 用極小之錫瓶貯之,裝在名種大瓶中間。遇貴客名流到山,始出少許,鄭重瀹之。其用小瓶裝贈者,亦題奇種,實皆名種,雜以木瓜、梅花等物以助其香,非真奇種也。至茶品之四等,一曰香,花香、小種之類皆有之。今之品茶者,以此為無上妙諦矣。不知等而上之,則曰清,香而不清,猶凡品也。再等而上之,則曰甘,清而不甘,則苦茗也。再等而上之,則曰活,甘而不活,亦不過好茶而已。活之一字,須從舌本辨之,微乎微矣,然亦必瀹以山中之水, 方能悟此消息。此等語,余屢為人述之,則皆聞所未聞?wù)撸铱株戻櫇u 《茶經(jīng)》未曾夢及此矣。憶吾鄉(xiāng)林樾亭先生 《武夷雜詩》中有句云:“他時詫朋輩,真飲玉漿回?!狈巧淼缴街校r不以爲(wèi)欺人語也。

〔清〕梁章鉅 《歸田瑣記》卷七,清道光二十五年(1845)北東園刻本。

劉超然、鄭豐稔

崇安縣新志(節(jié)選)

現(xiàn)時天心巖九龍窠所產(chǎn)大紅袍僅兩株,每歲可得茶八九兩,自采摘以至制造, 亦看守綦嚴(yán),其寶貴如此。至其名稱之見于載籍者,以唐之臘面爲(wèi)最古,宋以后花樣翻新,嘉名鵲起,然揭其要,不外時、地、形、色、氣、味六者。如先春、雨前,乃以時名;半天夭、不見天,乃以地名;粟粒、柳條,乃以形名;白雞冠、大紅袍,乃以色名;白瑞香、素心蘭,乃以氣名;肉桂、木瓜,乃以味名。

劉超然、鄭豐稔 《崇安縣新志》卷十九,民國二十九年 (1940)刊本

按:另,林馥泉《武夷茶葉之生產(chǎn)制造及運(yùn)銷》亦有相關(guān)記載。

來源:武夷山茶產(chǎn)業(yè)

如有侵權(quán)請聯(lián)系刪除